一、车工加工工艺过程?
车工加工是一种常用的工艺过程,用于制造各种金属零件。以下是车工加工的一般步骤: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车床、夹具、刀具等机器和工具,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金属材料。
2. 设计方案:设计要制造的零件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的刀具。
3. 固定工件:将工件夹在车床上,固定好位置和角度。
4. 粗加工:用粗加工刀具进行粗加工,将工件表面加工成大致形状。
5. 精加工:使用精加工刀具对其进行精加工,达到更高的精度和光滑度。
6. 磨光: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磨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且没有毛刺。
7. 检验:对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8. 清洁和保养:清理车床和刀具、保养设备,以确保设备在下次使用时保持良好状态。
这些步骤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的掌控,以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生产。
二、丝杠加工工艺过程?
丝杠加工工艺丝杠是一种精度很高的零件,它能精确地确定工作台坐标位置,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面且还要传递一定的动力,所以在精度、强度及耐磨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丝杠的加工从毛坯到成品的每道工序都要周密考虑,以提高其加工精度。
1、丝杠的分类
机床丝杠按其摩擦特性可分为三类:即滑动丝杠、滚动丝杠及静压丝杠。
由于滑动丝杠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所以在机床上应用比较广泛。
滑动丝杠的牙型多为梯形。这种牙型比三角形牙酬具有效果高,传动性能好,精度高,加工方便等优点。
滚动丝杠义分为滚珠丝杠和滚柱丝杠两大类。滚珠丝杠与滚柱丝杠相比而言,摩擦力小,传动效率高,精度也高,因而比较常用,但是其制造工艺比较复杂。
静压丝杠有许多的优点,常被用于精密机床和数控机床的进给机构中。其螺纹牙形与标准梯形螺纹牙形相同。但牙形高于同规格标准螺纹1.5~2倍,目的在于获得良好油封及提高承载能力。但是调整比较麻烦,而且需要一套液压系统,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2、丝杠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1)丝杠结构的工艺特点
丝杠是细长柔性轴,它的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很大,一般为20~50,刚性较差。结构形状复杂,有很高的螺纹表面要求,还有阶梯、沟槽等,所以,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变形。
(2)精度等级
在国家标准GB785-65中,对普通梯形螺纹精度是按中径公差划分的。共有五项基本参数:即外径d、内径d1、中径d2、螺距t及牙形半角α/2。由于丝杠要传递准确运动,因此,按JB2886-81规定,丝杠及螺距的精度,根据使用要求分为6个等级:4、5、6、7、8、9(精度依次降低)。
各级精度丝杠应用范围如下:4级为目前最高级,一般很少应用;5级用于精密仪器及机密机床,如坐标镗床、螺纹磨床等;6级用于精密仪器、精密机床和数控机床;7级用于精密螺纹车床、齿轮加工机床及数控机床;8级用于一般机床,如卧式车床、铣床;9级用于刨床、钻床及一般机床的进给机构。
一般所说的精密丝杠是指5、6、7级丝杠。精密丝杠有淬硬丝杠和不淬硬丝杠两种。前者的耐磨性较好,能较长时间保持加工精度,但加工工艺复杂,必须有高精度的螺纹磨床和专门的热处理设备,而后者只需要精密丝杠车床。滚珠丝杠副和滚珠丝杠的精度等级也分为六个等级。
(3)技术要求
对于丝杠的技术要求可分为如下几项:
①精度等级;
②表面粗糙度;
③单个螺距允差和定长上的累积允差;
④中径圆度允差;
⑤外径相等性允差;
⑥外径圆跳动允差;
⑦牙形半角允差;
⑧中、外、内径允差等项。
3、材料的选择
丝杠材料的选择是保证丝杠质量的关键,一般要求是:
(1)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磨削时不易产生裂纹,能得到良好的表面光洁度和较小的残余内应力,对刀具磨损作用较小。
(2)抗拉极限强度一般不低于588MPa。
(3)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淬透性好,不易淬裂,组织均匀,热处理变形小,能获得较高的硬度,从而保证丝杠的耐磨性和尺寸的稳定性。
(4)材料硬度均匀,金相组织符合标准。常用的材料有:不淬硬丝杠常用T10A,T12A及45等;淬硬丝杠常选用9Mn2V,CrWMn等。其中9Mn2V有较好的工艺性和稳定性,但淬透性差,常用于直径≤50mm的精密丝杠;CrWMn钢的优点是热处理后变形小,适用于制作高精度零件,但其容易开裂,磨削工艺性差。丝杠的硬度越高越耐磨,但制造时不易磨削。
4、丝杠加工的典型工艺过程
在丝杠的加工为了获得较高的精度,加工工艺过程应考虑以下几点:
(1)对外圆和螺纹可分多次加工,逐步减少切削量,从而逐步减少切削力和内应力,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2)每次粗加工外圆及粗加工螺纹后都要进行时效处理,以便消除内应力。丝杠的精度要求越高,时效处理的次数也越多。
(3)每次时效处理后都要重新打中心孔或修磨中心孔,以修止时效处理时产生的变形;并除去氧化皮等,使加工有可靠而精确的定位基面。
(4)每次加工螺纹前,先加二L丝杠外圆(切削量很小),然后以丝杠外圆和两端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加丁:螺纹,逐步提高螺纹加工精度。
丝杠加工过程中校直和热处理工序,是保证丝杠精度,防止弯曲变形的关键工序。但是校直本身会产生内应力,这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丝杠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内应力有逐渐消失的倾向,由于内应力的消失会引起丝杠的变形,这就影响了丝杠精度的保持。所以,对精度要求高、直径较大的精密丝杠,在加工过程中不较直,而是采用加大径向总余量和工序间余量的方法逐次切去弯曲变形,经多次时效处理和把工序划分的更细的方法来解决变形问题。
为避丝杠因自重引起弯曲变形,存放对应垂直放置,热处理时要在井式炉中进行。
一般不淬硬丝杠的螺纹经车削而成,而淬硬丝杠的螺纹在螺纹磨床上磨出螺纹。但对牙形半角大和大螺距、丝杠、螺纹的粗加工还是在淬硬前车削为好。
5、丝杠的热处理
首先要求对毛坯进行热处理,由于精密级和一普通级两类丝杠用料不同,它们的热处理方式也就不同。毛坯的热处理要求:(1)消除毛坯制造产生的内应力;(2)控制硬度以适应机械加.工的切削性能,一般切削硬度控制在HBS140~248之间为宜。
通常含碳量在0.25%~0.5%的中碳钢用正火,含碳量0.5%~0.8%的亚共析钢或共析钢用退火。对于含碳量在0.8%~1.2%的过共析钢,由于其组织中存在粗片状珠光体及网状渗碳体,硬度比较高,要采取球化退火热处理(球化退火是将毛坯加热到750~780℃后,以40~40℃/时的速度冷却至500~55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6、基面的选择
由于热处理使丝杠产生变形,而义不允许有冷直法校直,必须用切削方法纠止。如果仍采用原来的中心孔就会使加工余量过大。另外,中心孔本身也会有变形,因此对于不淬硬丝杠采用切去原中心孔,重新打中心孔(最后一次修正中心孔工序除外)的方法。在重新打中心孔之前,找出丝杠径向圆跳动量为最大的圆跳动量的一半的两点,而后用中心支架支撑在这两点上并按外圆找正,切去原米的中心孔,重新打中心孔,这样就可使总加工余量减少很多。对于淬硬丝杠只能采用每次研磨中心孔的方法进行修正。
加工丝杠时,理论上是以中心孔为主要基面,外圆为辅助基面。实际上,在加工螺纹时,外圆本身的圆柱度和圆度,跟刀套与丝杠的配合精度,跟刀套与两顶尖连线的同轴度都成为影响螺纹加工精度的因素。因此工艺过程应为:在热处理启先加.R一几外圆。再加工螺纹,以加工后的外圆定位。这样,终磨时外圆精度要求也相应地提高。
三、电极加工工艺过程?
1.电极片制作工艺流程:表示关键工序黏胶配料—制作水凝胶-冲压片材—贴覆盖辅材—换保护膜-一次检测—贴标签—在线 检测—外观检查—成品终检、包装、出货。
2.各工序控制项目管制表: 序号 工序名称 控制项目 关键控制点参数的说明 使用工具 备注 看工作流程单与物品是否齐全PH 计,黏度仪 目测 检查具备模 依据客户要求设计。
四、什么是工艺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泛指整个机械加工的时间和全程。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则是具体的指机械零部件从毛坯到成品以至热处理整个细节的工艺过程,每道工序都编上数字号码以及该工序的工装量具的规范使用。
以确保工序与工序之间准确有效的衔接,
五、铆焊加工工艺过程?
工艺,是焊接管子么? 先需要铆工检查管子,放样,切割,割坡口,打磨,组对 接着需要焊工对应材料检查焊材,点焊。
铆工再检查直线度和应力及变形是否超标 不超标的话交给焊工焊接 焊接完毕敲去氧化皮,打磨, 交给质检员查看有无缺陷(飞溅,咬边,夹渣,气孔)等等,再根据材料决定做什么无损检测六、机床加工的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
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运输和保存、生产准备工作、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检测、调试,以及油漆和包装等。
生产过程可分为:整部机械的生产过程,一个零件或部件的生产过程;一个工厂的生产过程,一个车间的生产过程等。
2、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
七、压铸铝加工工艺过程?
1.
合模:模具合拢,等待浇注。
2.
浇料:机械手或者操作工人从炉内打料浇入料筒。
3.
压射:按设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压射。
4.
开模:模具打开,用斜导柱抽芯,同步抽芯。
八、工艺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劳动,直至产品制造出来的全部过程。
2.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按人们预定目的变成工业产品。
3.工艺,是指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的方法。一般用文字的形式记录成工艺文件、用以有效地指导生产过程。
4.机械加工,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进行改变的过程。
5.按加工方式上的不同可分为:去除材料的切削加工和不去除材料的压力加工。
6.对于机械产品制造来说,生产过程包括:1)坯料的形成,如铸、锻、轧、焊等2)形状的改变,如车、铣、刨、镗、磨、钻,拉、压、弯等。3)性能的改变,如回火、正火、淬火;渗碳、氮化、镀铬、涂钛等4)其他重要的,如装配、检测、保养、周转、运输、仓储等7.工艺(工艺过程),泛指各种生产的过程,1)许许多多行业的生产过程不涉及到机械加工,例如纺织、化工、能源等。他们的工艺过程就没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一些以机械加工为主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代工厂、来料加工厂等,他们的工艺过程主要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3)一些制造复杂机械产品的企业,机械加工可能只占了一小部分,他们的工艺过程就比较纷杂,一般要分成若干个模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占比很小,但是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性能、产能、效率,可能是性命攸关的。企业都会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8.总之,工艺过程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是在生产的全过程中。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范围比较狭小,仅在机械加工过程中。9.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机械加工是机械产品制造必不可少的工艺手段,也是其他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本。10.机械加工工艺的先进与否,体现了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制造能力。也决定了国家工业化程度。
九、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连杆的工艺特点
(1)连杆体和盖厚度不一样,改善了加工工艺性。连杆盖厚度为31mm,比连杆杆厚度单边小3.8mm,盖两端面精度产品要求不高,可一次加工而成。
由于加工面小,冷却条件好,使加工振动和磨削烧伤不易产生。
连杆杆和盖装配后不存在端面不一致的问题,故连杆两端面的精磨不需要在装配后进行,可在螺栓孔加工之前。
螺栓孔、轴瓦对端面的位置精度可由加工精度直接保证,而不会受精磨加工精度的影响。
(2)连杆小头两端面由斜面和一段窄平面组成。这种楔形结构的设计可增大其承压面积,以提高活塞的强度和刚性。
在加工方面,与一般连杆相比,增加了斜面加工和小头孔两斜面上倒角工序;用提高零件定位及压头导向精度来避免衬套压偏现象的发生,但却增加了压衬套工序加工的难度。
(3)带止口斜结合面。连杆结合面结构种类较多,有平切口和斜切口,还有键槽形、锯齿形和带止口的。该连杆为带止口斜结合面.
材料与毛坯
康明斯连杆选材为美国标准SAE1541钢,其材料标准为康明斯标准30062-04,采用调质热处理工艺。国产化时,将毛坯材料定为40MnBH(GB5216-85),采用锻造余热淬火加高温回火调质热处理新工艺,此方法既能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又能提高疲劳强度,还能节省大量的能源。毛坯为整体锻造,其外形精度高,省材料,简化工艺,便于组织生产、加工和运输。该连杆硬度为HB255~302(dB3.5~3.8),材料的奥氏体晶粒度国标规定为7~8级,CKD连杆实物的晶粒度水平为7级。材料标准对比见表2。
近年来,非调质钢作为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材料对锻造工艺而言,省去了调质处理工艺,避免了热处理裂纹,节省了大量能源。从加工方面看,由于通过添加S、Ca等元素,明显地改善了切削性能,断屑容易,排屑流畅,刀具寿命大大提高。
在1984~1994年期间,康明斯采用调质钢毛坯SAE1541钢,1995年全面转用非调质钢材料毛坯38MnVS。1993年以来,选用了40MnVG非调质钢进行了材料、加工工艺各项有关试验。批量切削表明,零件废品率明显降低,拉削加工表面质量提高了一个等级,即从Ra3.2μm提高到Ra.2.2~1.6μm,拉削振动明显降低,刀具耐用度提高1.5~2倍。材料标准对比见表3。
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采用荧光探伤对锻造内在质量再次进行检查;杆、盖螺栓孔等在自动线上分开加工;螺栓的拧紧采用进口定值扭矩扳手及扭矩转角法多工步拧紧工艺;小头孔的半精加工、精加工工序采用拉镗退刀加工工艺,大小头孔的半精加工、精加工设备的镗刀带有自动补偿装置。
2 连杆加工的工艺流程
连杆加工的工艺流程是:拉大小头两端面——粗磨大小头两端面→拉连杆大小头侧定位面→拉连杆盖两端面及杆两端面倒角→拉小头两斜面→粗拉螺栓座面,拉配对打字面、去重凸台面及盖定位侧面→粗镗杆身下半圆、倒角及小头孔→粗镗杆身上半圆、小头孔及大小头孔倒角→清洗零件→零件探伤、退磁→精铣螺栓座面及R5圆弧→铣断杆、盖→小头孔两斜端面上倒角→精磨连杆杆身两端面→加工螺栓孔→拉杆、盖结合面及倒角→去配对杆盖毛刺→清洗配对杆盖→检测配对杆盖结合面精度→人工装配→扭紧螺栓→打印杆盖配对标记号→粗镗大头孔及两侧倒角→半精镗大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底孔→检查大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底孔精度→压入小头孔衬套→称重去重→精镗大头孔、小头衬套孔→清洗→最终检查→成品防锈。
十、叙述如何编制加工工艺过程?
零件的工艺规程就是零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它的内容包括:排列加工工艺(包括热处理
工序),确定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装夹方法、度量方法、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等。将各
项内容填写在一定形式的卡片上,这就是机械加工工艺的规程,即通常所说的“机械加工工艺
卡片”。合理的加工工艺必须能保证零件的全部技术要求;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使生产率最高,
成本最低;有良好、安全的劳动条件。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大致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毛坯的选择;
(3)定位基准的选择;
(4)工艺路线的制订;
(5)选择或设计、制造机床设备;
(6)选择或设计、制造刀具、夹具、量具及其他辅助工具;
(7)确定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8)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
(9)估算时间定额;
(10)填写工艺文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